2008年12月22日 星期一

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棒球起源

棒球這種團體性比賽始於美國,已有近二百年歷史。相傳棒球是由板球演變而來的,那是早期英國人遷往美國新大陸初期,由於早先英國人喜愛板球,因此也將板球帶到美國;當時的成人忙於開拓新天地,無暇熱衷這項運動,倒是兒童們熱烈地玩這項板球遊戲,因為當時從英國帶來的球具不敷使用,於是嘗試著自己製造,並且逐漸改良與訂定新的規則和方法。真正將板球改為棒球的是一位名叫朗特斯的人,他將板球中的三個球門改為木樁,也就是現在的三個壘。比賽時有人擲板球,有人接擲來的球,擲接手中有打擊手,各木樁前也有準備接球的人,這種方式就延伸、改進為現在的棒球運動

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

德州安打

過去曾有位小聯盟選手經常打出這種三不管地帶的安打而上壘,剛好他是屬於德州聯盟的選手,所以之後大家就稱之為那種安打為德州安打。

德州安打的英文是Texas Leaguer 或Texas League single,指的是一支軟弱飛行的高飛球,守備都來不及接住,落在界內而成為一支安打。打者將球揮擊出去,球在空中輕飄飄地飛翔,假設是飛向左半邊的話,左外野手拼命要向前接,三壘手也後退要接﹐游擊手跑過來幫忙,球無巧不巧落在三者都接不到的場內,這就是德州安打,也有人稱為三不管地帶的安打。

過去美國職棒小聯盟有個德州聯盟(Texas Leaguer), 該聯盟總共有八個球隊, 而此聯盟有個共同特色就是每一支球隊的主場地外也都非常的空曠, 另外, 常有不定向的怪風, 這兩個因素之下就造成該聯盟在比賽當中常形成這種內外野間的安打球. 在1896年有位德州聯盟的選手Ollie Pickering, 曾有連續七個打席都擊出這種三不管地帶的安打,所以前述的狀況加起來,在1933年<>一書就正式將這種安打球命名為[Texas League single],我們稱之為德州安打. 因為像這樣的安打都是落在內外野之間,有如球掉在廣闊的德州,讓內外野手不好處理,因此就稱呼為德州安打(英文是Texas Leaguer 或Texas League single)

德州安打:『三不管地帶』的安打,有一種說法是:『德州』在早年美國墾荒的時期,代表的是荒遠邊陲、法令不行的地區,因此後來引申到棒球場上,成為『三(三壘手、游擊手、外野手)不管地帶』的安打的替代名詞。

讓你可以控球好球速又快的方法

Q:怎樣讓球快速旋轉?
A:球的快速旋轉等於棒球術語的「球質」,
  「球質」越重,越能讓打者打不好,
  其運用部位在於手腕以及手指,
  手腕可以幫助球旋轉,
  手指可以輔助球旋轉的速度,
  換言之兩者齊用,
  就能擁有「球質」!
Q:犀利度是什麼?
A:犀利度就是所謂的變化球變化幅度,
  變化球的變化幅度越大,
  就越能夠欺騙打者、引誘打者揮棒,
  這時就會說某某人的球路的犀利度很好!
Q:基本訓練 要怎麼做 ?要完整的
A:如果說家裡有啞鈴的話一天舉個10X3,
  10下舉完休息在舉10下3次,
  如果說身體負荷的了就逐日增加。
  手腕方面則是手腕方面練舉,
  手臂其他地方不動,
  只動手腕,練舉30X3。
  其他無器材的訓練方式:
  伏地挺身(鍛鍊傳球臂力以及打擊POWER):20下/天(可以的話逐日增加)
  仰臥起坐(鍛鍊腰力,可利用腰力傳球、輔助打擊):1分鐘快速起做/天
  起立蹲下(鍛鍊你的腳程、跑壘爆發力):30下/天(可以的話逐日增加)
  跑步(可增加體力穩定下盤):至少20分鐘,依體力而視逐日增加。
  可能的話每天做,比賽的前一天做少許,以免肌肉負荷過重而受傷。

Q:還有一些保護自己身體的方法 ~!!
A:建議練習完後可以冰敷手臂以及其他有用到的部位15分鐘,
  這麼做是因為在激烈的運動完後,
  微血管破裂,
  需用冰敷的方式來降低其出血量,
  也降低其酸痛感,
  若冰敷15分鐘後仍感到酸痛,
  建議還是別去練球,
  在冰個72小時,
  以15分鐘為限,
  休息5分鐘,
  再敷15分鐘,
  以此類推至72小時。

2008年12月1日 星期一

棒球握法

滑球
握球法 : 食指與中指去扣住外側的縫線處。
投法 : 出手的方式與直球幾乎相同 ,但在球將出手前向下施力用手指往下滑讓球造成有橫向的旋轉,進而產生水平向分力,加上重力的作用,球會像畫出一道弧線般向打者的外角下墜。跟曲球比較起來,這道弧線比較銳利、快速。
曲球(又稱彎曲球)
握法 : 握球中心稍偏右側,右手中指的右腹即扣住球的外側縫線,拇指即扣住反方向的縫線部份。


投法 : 投球時跟直球一樣由上方投下,並在離球瞬間扭轉手腕,然後向左急速扭曲似的稍微抑壓來離球即可。
慢曲球
握法 : 基本上和彎曲球相同,但比彎曲球深握,並將食指與中指的指間稍微浮起即可。
投法 : 手臂移動後的動作要快,步伐也要大,並且左足著地同時以指腹推壓球似的投出即可,特別注意,不要連投球動作也緩慢,否則打者易看出破綻。
指叉球
握法 : 利用食指與中指抓球與手指第二關節的力量 , 將球夾在食指與中指間並挾在球的最寬位置,另外手指及拇指貼於球下方 , 出手時手腕用力並在離球間施加力量於兩手指但不需轉動手腕。指叉球隨著握法的不同,有「大叉」與「小叉」之分:握大叉時,食指與中指叉的相當開,握在球體最寬的位置;握小叉時,食指與中指叉的就沒有那麼開,大概都是握在球的縫線最寬的位置。

棒球投法

高壓投法:從1點鐘方向出手我們稱之為高壓投法(又稱上肩或肩上投法),以此投法投出的速球,像從二樓投出,進入本壘板角度相當大,很難打的。而他的變化球垂直位移量會較水平位移大,(你看這次奧運棒球賽,冠軍賽中澳洲隊的那位投手的投法便是,他的曲球(下墜幅度大,且又從右打者背部轉進內角,弄得古巴也不怎麼好看),但是因為每次都要高舉手臂,對投手負荷極大,所以後半段球賽,體力失去後,球路落點偏高,軌跡變平,十分危險。

四分之三投法:因從3點至12點形成90度直角,四分之三(THREE QUARTER)的位置恰好在2點鐘方向,所以就以此命名,現今東西方都以此為主流,而又稱為斜肩投法,而其成為主流原因是因為他擁有大多數投法的眾合優點,而依出手角度又分為四分之三高壓及四分之三側肩。面對同方向打者 四分之三側肩較四分之三高壓投出之球路較易有下沉及內竄效果。 按理來說四分之三投法因犧牲一點速度來換取球路的游動,所以球速應較高壓投法慢(從球的旋轉來看),但可能是因為對肩膀負荷較小,包括諾恩萊恩(四分之三高壓)、藍迪強森(四分之三側肩)都是知名的速球王。

側肩投法:從3點鐘方向出手我們稱之為側肩投法,側肩投法因出手方式,容易造成比上述方式更大的水平位移量(應可說是所有投法之最)。所以球投出時,與投手相同慣用手之打者會感覺球好像從背後而來,(尤其遇到速球投手更可怕),但也因如此有些投手面對相反方向打者會採取3/4投法,但也有些知名投手則是採取將速球塞入打者內側,在以控制在打者外側的球路(變速球)解決打者,變速球也是目前現今投手對付和自己相反慣用手打者的利器。

下勾投法:又稱低肩側投,此類投手的出手方式是由下往上,且由於球的旋轉方式,所以他的速球真的會往上升,而他的曲球則是最厲害的,前半段式往上升,後半段因重力影響又會掉下來,但若以下墜曲球的握法投出,球是真的會一直往上瓢,成為"真正"的上飄球。